作为一个青年老师,我们加入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的时间不过10来年,虽然没有全面参与和见证分院改革和发展的30年历程,但这10年却也是我们分院荆棘丛生,破浪乘风,大步改革,质的飞跃的10年,分院的发展由此可见一斑。我们青年老师也有幸参与了这一十年历史性进程,这一历程是分院发展的历程,也是我们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历程。
一、教学设施和教学方法的改善
教学设施和教学方法的改善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最基础的物质保障,我院的教学硬件和教学质量在这数年中得到了质的飞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得到体现,
1 从传统的“课时一粉笔,课后一本书”教学模式向现代的“课时多媒体,课后一网络”教学模式的转变
1.1 硬件设施的改善 2001年前在老校区,大多数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是能在唯一的两个多媒体教室上课可是非常荣幸的事情,2003年后迁入新校区,这一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观,我们一下了拥有10个多媒体教室,到今年更是达到了30余个,大多数老师都可“按需分配”了!
1.2 教师教学的改变 教学水平的变化不仅表现在学校方面,老师们的改变也毫不逊色,主要表现在:(一)教师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及课件制作技术的大幅提高。在老校区,多媒体系统被称之为“高科技,现代化”,大数老师望之兴叹“廉颇老矣”。少数“能人”老师应用的课件也几乎是外校“引进”的。而今又是一番新天地,我们不但能熟练控制多媒体,而且课件也实现了“本土化”、个性化,甚至有些老师的课件可以称之为艺术了;不仅年青老师适应快、提高快,我们多数“高年资”的教授们提高之快又成了我们青年学习的楷模。(二)教师知识范围扩大,教学理念更新。由于有互联网的支撑,老师们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不再仅仅来源于教材和老一辈教师的言传身教,互联网为此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不仅可以参考教材,更可以参考其它院校老师的精髓,既能帮助老师教,也帮助学生学,使之以更好的理解与记忆。(三)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由于采用多媒体技术,一方面大幅增加了授课内容,使教师学生对同一教学知识点能从多个方面和多种方法(声、图、录像)进行学习和理解。另一方面节省了大量传统的板书时间,也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如声音太小、学生对黑板可视度低等),这也是我校的教学改革之课程优化的基础,使之可以进行适当课程压缩和合班上课。
二、科研能力的提升
数年前,我院的科研水平非常之落后,教师也没有重视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学科的探索。全院全年的论文数量“廖廖无几”,更没有多少能上“档次”的文章。进入新校区这一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观。在学院大力推动下,分院形成了以老带新,人人参与的蓬勃局面。科研成果逐年递增,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质的提高,形成了论坛、进座、课题三管齐下。作为青年教师,我们从师长们、从“老一辈”那里得到了极大的知识财富和有力的支持、开阔了视野,学会了基本的科研思想。bbshuang霜润唇润肤乳排行榜面膜眼霜比较美白最好的眼部滋润是哪个
三、学历学位的提高
分院的今天的发展得力于两次重大机遇的把握,一是于2000年并入江西医学院,解决了生存问题;二是于2005年并入南昌大学,解决了发展的问题。分院的两次机遇既有大环境的趋动,更离不开院党委的审时度势,使得分院数年后变身为“211工程”院校的一部分。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的,学院软、硬实力的提升在相当长时间里都是软肋。教职工的学历和学术水平是一个大学的根本。为此,学院下了“狠招”, 威逼加利诱教职工在职提高,促使青年教职工在近期内提高学历和学术水平,改变现状,使之与学院当前身份相适应。可喜的是经过几年的努力,很大一部分教职工已取得或正在取得学位,分院的软实力得到明显的改善。
四、生活工作环境的极大改善
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改善是极其明显的,在老校区和新校区都工作过的同事有着深刻的印象,两者不能同日而语。老校区之狭小老旧,可以形容为“出门不是碰到熟人就是碰到树”,由一个篮球场加几个水泥做就的乒乓球桌组成,一个小田径场未完全整平还在学校最后面荒凉处,一些学生私底下把之形容成中小学不如。现如今有标准的田径场,数十个篮、排球场外加室内体育馆,林立的教学大楼、图书馆、办公楼、学生宿舍以及花园、楼阁还有小荷塘无不展现现代化的气息,给人既温馨又意气风发的感觉。在新校区里漫步,可以在半小时内不走重复的路,不看相同的景色。这一切都曾经了创造了抚州市乃至江西省大学新校区建设的奇迹,是分院的一个永远骄傲。
总之,分院进入新世纪以来,量的发展、质的飞跃,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是分院几代人努力的见证!我们改变着分院,分院也造就着我们。我们将从“两袖清风、一身粉笔灰”向“清风依旧,傲气一身”改变着,教职工们尤其是青年教职工将是最大的受益者,分院将在我们这一代中继续改革的下一个三十年,也必将是更加辉煌的三十年。